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版)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 10:04    作者        点击数:    打印


 

 

 

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

 
物理学

Physics (07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物理学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四为方针,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直接服务于社会,能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教育工作、行政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树德养身,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创业创新精神和较好的抗挫折心理素质。

2、掌握物理学科坚实宽厚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追踪物理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发展方向和前沿。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独立承担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业创新的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方向

1. 功能材料器件及光学信息处理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功能材料及其性质,新型信息功能器件,无机光折变晶体的光学信息处理,液晶材料的光学信息技术,光纤通信与光电探测,量子信息技术。

2. 煤基新材料与石墨物理特性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煤基新材料的制备及物理特性的基础研究,以及天然石墨烯微片制备及应用、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与锂电复合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与改进,以全面提升我省石墨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稀土发光材料光电特性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稀土发光材料性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基于理论研究的性能优化、设计合成、器件制备与应用。重点立足于稀土材料的研究前沿,进行理论性挖掘以及实用性的拓展。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满不少于29学分,必修环节应修满6学分。

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为:每学期课内18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

学位课应修学分不少于16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

1)公共学位课(8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4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学分

第一外国语课 4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第一外国语(俄语)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英语),计成绩,不计学分。

2)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包括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

2、选修课

选修课应修学分不少于13学分,选修课程涵盖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1)公共选修课(含3学分必选)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1学分)

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

科技写作1学分)

2)专业选修课

包括学科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

3、补修课

对缺少物理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物理学科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设置3门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由学院安排跟随本科生听课,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并计入学生的成绩单中,但不计学分。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应修满6学分,包括开题报告、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含科学道德)、实践锻炼(含社会实践)、外文应用、科研工作六方面。具体为:

1)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入学以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课题应尽可能结合实际的科研项目,选择对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有一定理论和实用价值的题目,并做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字数6千字以上,参考文献30篇以上,其中应有国外文献,近五年文献所占比例不少于10%。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教材、手册等可写入参考文献,但不计篇数(具体标准详见《黑龙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规定》)。

2)学术论文(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认真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授权1项本领域发明专利。以上成果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如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该生导师必须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应为导师,署名单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3)学术报告(含科学道德)(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并至少参加10次学术报告和公开作1次学术报告。各学科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此项要求,但最低不得低于本标准。

4)实践锻炼(含社会实践)(1学分)

针对部分国家、省级研究生竞技类比赛,选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可充分锻炼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学科鼓励、组织研究生参加高级别研究生竞赛,并按照学校的考核办法,通过后可代替实践锻炼学分。

5)外文应用(1学分)

翻译本学科外文期刊论文3篇和用外文撰写1篇专业学术论文,如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外文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并正式出版,可代替外文应用学分。

6)科研工作(1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如参与导师指导团队或自己导师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并在项目组进入前三(不含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生凭该项目审批单(带项目组成员)可代替科研工作学分。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指导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的方式,并鼓励和提倡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导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研究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导师要从学术的角度作好研究生的选题、开题、预答辩等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

2、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突出科教结合,坚持协同创新的思想,形成项目+实验室+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3、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研究、专业实践锻炼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推进校研(学校与科研院所)、校校(学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导师制培养方式。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学术道德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业创新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科研项目,内容应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结果应具有创新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创新性和工作量,要能反映出作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向导师做论文进度汇报,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听取指导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4、学位论文要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处理要有依据,计算结果正确,对于得出的结论,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论文字数在4万字以上。

5、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谨、文字通顺、条理清晰、标点符号正确、图表准确、计量单位标准。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应予标明。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详见《黑龙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七、学位授予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黑龙江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达到申请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八、其他

本培养方案从2021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期间允许适度微调。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内/

开课单位

 

 

 

 

S100003

第一外国语(英语)

72

4.0

12

外国语学院

1

S130002

第一外国语(俄语)

72

4.0

12

国际教育学院

S16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S1621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2

2.0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S110001

数值分析

36/6

2.0

1

理学院

 

S112101

高等量子力学

36

2.0

1

理学院

 

S112102

高等光学

36

2.0

2

理学院

 

S112103

固体电子材料导论

36

2.0

1

理学院

 

 

 

 

 

 

 

S15000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18

1.0

1

研究生学院

公共必选课

S152001

心理健康教育

18

1.0

2

研究生学院

公共必选课

S150001

科技写作

18

1.0

2

学术理论研究部

    公共必选

S100002

第二外国语(英语)

36

0

13

外国语学院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

学生必须选修

计成绩,不计学分

S210001

信息检索

18

1.0

1

图书馆

必修课

S160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18

1.0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选课

S110006

创新培养实践课(数学建模)

54

 

 

理学院

自选课、竞赛类

S020001

创新培养实践课(电子设计)

54

 

 

电信学院

自选课、竞赛类

S110007

创新培养实践课(光电竞赛)

54

 

 

理学院

自选课、竞赛类

S112104

光学信息处理

36

2.0

2

理学院

必修课(光学方向必选)

S112105

固体理论

36

2.0

2

理学院

必修课(凝聚态方向必选)

S112106

非线性光学

36

2.0

2

理学院

必修课(光学方向必选)

S112107

凝聚态物理学导论

36

2.0

2

理学院

必修课(凝聚态方向必选)

S112108

光纤光学

36

2.0

2

理学院

选修课

S112109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

36

2.0

2

理学院

选修课

S112110

液晶光学

36

2.0

2

理学院

选修课

S112111

新能源器件技术选讲

18

1.0

2

理学院

 选修课(凝聚态方向必选)

S112112

物理学前沿与技术专题讲座

18

1.0

2

理学院

 选修课(光学方向必选)

S110005

Matlab

36/6

2.0

2

理学院

选修课

光学

64

0

2

理学院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

学生必修;计成绩,

不计学分

电磁学

64

0

1

理学院

量子力学

56

0

1

理学院

开题报告

 

1.0

3

理学院

 

学术论文

 

1.0

6

理学院

 

学术报告(含科学道德)

 

1.0

6

理学院

 

实践锻炼(含社会实践)

 

1.0

6

理学院

 

外文应用

 

1.0

6

理学院

 

科研工作

 

1.0

6

理学院

 


 物理学(07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S100003

第一外国语(英语)

72

4.0

12

S130002

第一外国语(俄语)

72

4.0

12

S16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

S1621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2

2.0

1

S110001

数值分析

36/6

2.0

1

S112101

高等量子力学

36

2.0

1

S112106

非线性光学

36

2.0

2

S112103

固体电子材料导论

36

2.0

1

S15000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18

1.0

1

10 

S152001

心理健康教育

18

1.0

2

11 

S150001

科技写作

18

1.0

2

12 

S100002

第二外国语(英语)

36

0

13

13 

S210001

信息检索

18

1.0

1

14 

S160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18

1.0

1

15 

S110006

创新培养实践课(数学建模)

54

 

 

16 

S020001

创新培养实践课(电子设计)

54

 

 

17 

S110007

创新培养实践课(光电竞赛)

54

 

 

18 

S112104

光学信息处理

36

2.0

2

19 

S112105

固体理论

36

2.0

2

20 

S112102

高等光学

36

2.0

2

21 

S112107

凝聚态物理学导论

36

2.0

2

22 

S112108

光纤光学

36

2.0

2

23 

S112109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

36

2.0

2

24 

S112110

液晶光学

36

2.0

2

25 

S112111

新能源器件技术选讲

18

1.0

2

26 

S112112

物理学前沿与技术专题讲座

18

1.0

2

27 

S110005

Matlab

36/6

2.0

2

28 

S112191

开题报告

 

1.0

3

29 

S112192

学术论文

 

1.0

6

30 

S112193

学术报告(含科学道德)

 

1.0

6

31 

S112194

实践锻炼(含社会实践)

 

1.0

6

32 

S112195

外文应用

 

1.0

6

33 

S112196

科研工作

 

1.0

6

 

 

 

 


物理学(070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1

S112101

高等量子力学

36

2.0

1

2

S112106

非线性光学

36

2.0

2

3

S112105

固体理论

36

2.0

2

4

S112102

高等光学

36

2.0

2

5

S112107

凝聚态物理学导论

36

2.0

2